本人曾主持并設計過一條以石灰巖為原料的碎石生產線的全套工藝及總圖設計,該項目從前期配合至最終投產,歷時近一年半時間,從現在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已完全達到當初設計的意圖,整套系統能長時間超設計能力約15%平穩運行,基本上將當初設計時所預留的各環節的富裕生產能力全部發揮出來了。聯想到我們目前的建材礦山所剝離的大部分廢石,均具有較高的強度與硬度,剝離時對其的開采成本與開采礦石其實是一樣的,這些所謂的廢石均可以用來破碎成合格的建筑碎石,該項目的成功實施為這些資源的大規模綜合利用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借鑒經驗,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節約廢石場所占用的土地。與目前我國數量眾多的小規模單條碎石生產系統相比較,本項目具有生產能力大(約為前者的十五倍以上)、安全環保、綜合能耗低、生產管理簡單等優點,從礦山環保與安全等角度出發,也能減少廢石場所帶來的滑坡等潛在安全隱患,因此這種做法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該生產線設計之初,根據甲方的委托,要求該線設計年產粒徑為10~40mm的石灰石碎石成品量為195萬t,該條生產線不僅在國內是產量最大的一條,在國外也很少見。本人接手該項目之后,依據該項目生產線的特點,共歸納出如下幾個技術難點:
1、 生產線上的主機設備的選擇(主要是破碎機與篩分機,其它輔助設備如板喂機、收塵器、散裝機等可以按常規計算配置);
2、 工藝布置方案的選擇(因為甲方要求必須采取生產線內部循環破碎工藝,下文還將詳細闡述此點);
3、 總圖的布置。因為甲方僅僅提供一條順已有道路的狹長地帶作為生產線的場地,該場地高低不平,地質條件好壞不一,且新的生產區還必須與現有周邊生產系統進行合理銜接;
4、 整套生產線的收塵系統的計算與風量的分配;
5、 整套生產線的噪聲控制(碎石在整套生產線內部循環倒運,流程復雜且較長,噪聲的產生不可避免)。
以上的幾大難點之中,關鍵之一便是破碎篩分設備的選擇,因為這種工藝線要求破碎機的粉礦率不能太高,否則便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甲方要求成品率(成品量占原礦年產量的比率)不得小于68%,成品中粒級小于10mm粉礦的混入率控制在3%以內,且生產線上大于40mm的碎石不得外排,必須在生產線內部循環破碎至粒徑為40mm以內。68%的成品率的達到,對于目前我們水泥生產常見的幾種破碎機類型來說很難達到,必須對其它類型的大型破碎機進行仔細的調研才能決定。另外篩分機的選擇也是個難題,國產大型雙層或三層篩分機的篩分效率不太穩定,其實際效果的不確定性也為是否敢在如此大規模的生產線上使用帶來了不小的疑問。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另外工藝布置也必須恰當,應當盡量減少轉運存儲等環節所造成的對礦石的額外粉碎,以減少粉塵與噪聲的產生。另外可供布置生產線的場地僅為一條順公路一側的狹長堤坡地形,且大部為濕陷性黃土,總圖的布置受到不小的限制。
一、系統主要設備及工藝布置的確定
該項目的正式設計開始之后,便開始了設備選型、生產線工藝流程的確定與場地的總圖布置等工作。
首要設計原則,是在破碎、輸送及儲存的各個環節均應突出考慮提高礦石綜合利用率和降低礦石粉率的原則。在經過對目前幾種常用的破碎機的可靠性、破碎比、適應巖石的情況、產量、出入料粒度、出料粒徑分布曲線、設備價格等主要因素進行對比分析之后,又與幾個國內外候選廠家進行了幾輪的技術交流與澄清,加上實地的考察,前后歷時五個多月,反反復復,最后選定了某國外專業生產齒輥式破碎機廠家的三段破碎機作為本生產線的主要破碎設備,大型雙層篩分機最終也因性能上的可靠性而選定了國外設備,至此本生產線的主要生產設備已基本確定。至于其它配套的重型喂料機、膠帶輸送機、收塵等設備,選用國內技術成熟廠家的設備即可滿足本項目的要求。
[1] [2] [3] [4] [5] 下一頁